直博浙大还拿下双金!浙小商优秀从无上限

作者: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

用AI让老电影重焕新生

使经典跨越时空走向世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科专业大四学生施永浦

不仅打造可编辑式生成AI

还拿下3项专利、斩获挑战杯

国际创新大赛双金奖

成功直博浙大人工智能专业

这位科创少年以硬核实力

在浙商大追赶AI浪潮最前沿

他的故事是不是超燃

快一起来看看

施永浦(中)


日进一步,解锁科创新可能

“老电影蒙着灰,外语配音还出戏,AI能不能让经典重焕光彩?” 一次观影时的灵光一闪,让施永浦鼓起勇气向老师“毛遂自荐”,牵头挑战杯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影像重建与多语言传播系统》,一场科创 “硬仗” 就此打响。

团队率先攻克两大核心技术,AI赋能画质修复,让模糊影像重获清晰色彩,再是研发多语言配音系统,语音相似度高达98.7%。可就在项目即将成型时,外国朋友的一句反馈泼了冷水:“嘴型和声音对不上,看着太出戏!”这个突如其来的bug让团队气氛瞬间压抑,进度陷入停滞。

就在这个时候,施永浦想起羽毛球场上挥拍前的呐喊鼓劲:“加个口型指挥?” 他便提出了新增音素驱动嘴部生成技术,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数据海洋,海量语音与嘴部动作数据的收集、成百上千次模型训练与优化,日夜攻关下,这项技术终于让画面嘴型与语音严丝合缝,彻底破解真实感难题。

“作为校羽毛球队队长,羽球教会我的‘团队战术’,在项目推进中派上了大用场!”施永浦笑着分享。在他看来,科研团队就像羽毛球双打组合,既要心有灵犀的默契配合,也难免遇到节奏不合、意见相左的时刻。“项目攻坚期,选题来来回回换了五六轮,有人陷入拖延内耗,有人打了退堂鼓想退出,原本紧凑的进度突然卡壳,这时,脑中闪过的一幕幕都是:

双打从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要顾着队友的节奏,才能打出漂亮配合!


日进一步,15年磨一剑

在施永浦小的时候,父母为戒掉他回家就打游戏的习惯,给他报了羽毛球班。从最初觉得“好玩”,到后来日复一日的“苦练”,这份坚持一守就是15年。

踏入浙商大,他第一时间加入校羽毛球队,2023年以队长身份带队征战省第十六届大运会。赛场磨炼的坚持与拼搏,也成了他学业科研的“底气”。

大一下学期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转至计科专业。面对满课日程,他从前后端基础学起,每天对着“to do list”逐项攻坚,直至大四仍保持4分的高绩点。

“以前在体校训练时,每天重复枯燥的基础动作确实苦,但慢慢会发现,今天比昨天多接一个球、明天动作更标准,这种‘日进一步’的踏实感,让我懂了成长藏在平凡的坚持里。”这份从赛场沉淀的感悟,正支撑着他在人生各赛道稳步前行。


日进一步,在实践中成长蜕变


除了科研达人、羽球队长,施永浦还有个亮眼身份,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从选手到负责人,视角和责任都完全不同了。” 施永浦说,筹办各项比赛,为他带来成长蜕变。策划赛事主题时与老师反复打磨,既要彰显青春活力,又要兼顾文化底蕴;落地执行时,对接各学院明确分工、申请场地并确认设备,还要联动宣传团队推进推广,每一项都得亲力亲为、细致把关。

在施永浦看来,参与者关注个人表现,负责人要顾全全局。学生会的历练,让他学会能扛责、善协调。即将直博浙大深耕AI的他,用行动证明优秀从不是单选题,热爱与坚持,能让科研、体育、学生工作等不同赛道,都绽放耀眼光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B,综合排名全国财经类院校第一,是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2个工程领域硕士点,大数据统计和食品大数据工程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科学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智商贸与商业计算等研究方向,自主培育/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席教授等省级及以上人才20余人。近五年,共有1000多名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1000多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169项,省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249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