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等奖‼️她的舞蹈AI了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15浏览次数:11

16年的民族舞舞龄

37门课程成绩达90分+

绩点、综测排名双第一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特等奖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

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从台下优秀到台上

她的努力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

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

数创2301班的陈语笑

从“看不懂”到“学得会”
用AI破解民族舞的“传承难题”

“苗族芦笙舞的悠扬、傣族孔雀舞的优雅,好看是好看,可‘好在哪’谁能说清?”作为从小练舞的“老舞者”,陈语笑早早发现,民族舞的精髓化作语言就会显得很“抽象”,老师说的“提肩要柔”“沉腕要稳”,新手只能靠“悟”;蒙古舞“揉臂”的力度节奏、傣族“三道弯”的体态弧度,没有量化标准,自学更是难上加难。

“能不能用我学的信息管理知识,让民族舞‘可测可学’?”

这个念头冒出来,陈语笑拉着团队一头扎进研发中。两年时间,他们把各项舞蹈的指导课程做成了小程序和app,学习者只需要用手机摄像头捕捉动作,和标准舞蹈模型比对,AI就会实时输出评分和改进建议;再加上“模块化训练+积分激励”,原本“只可意会”的动作要领,慢慢变成了屏幕上清晰的“弧度30°”“力度60分”的可视、可衡量的数据。

我们的舞蹈教学要让零基础的受众都能上手。

可创新之路从不是坦途。陈语笑信心满满地带着反复打磨的“艺舞生辉”项目参加电子商务校赛,却只拿了三等奖。复盘时陈语笑才明白:“满篇专业术语,评委都听不懂,怎么感受舞蹈的魅力?”

转机从一支《鸿雁》开始。蒙古舞《鸿雁》里,柔臂是“草原精灵”的展翅,踏步是游牧民族的沉稳——这是艺术,更是文化。陈语笑决定换个“讲法”:路演时不堆参数,先放平台使用视频,再穿上蒙古传统服饰,现场跳一段《鸿雁》。

“三创赛”国赛答辩

当评委看着屏幕里AI标出的“柔臂波动轨迹”,又望见舞台上她舒展的身姿,技术的精度和艺术的温度终于同步。今年的第十五届三创赛中,“艺舞生辉”项目不仅拿下全国特等奖,还收获“最佳创新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业奖”三项专项奖。

如今,陈语笑和团队正推动平台与更多民族艺术团体合作,让更多人在趣味互动中触摸民族舞的温度。


难题就像跳舞,拆解了就不可怕

“练民族舞讲究‘分段扣动作’,专业学习也是一样,找对‘节奏’、追求‘精准’很重要。”陈语笑说,16年舞蹈生涯给她的,不只是基本功,更是一种“拆解难题”的思维。

陈语笑的专业方向是大数据管理,数据繁琐、体量浩大、层层递进,面对有挑战性的大数据课程的“海量知识点”,她把舞蹈“分段练习”的方法搬了过来:先把复杂概念拆成单个知识点,像“抠单个动作细节”一样啃透每个概念,再通过B站教学视频、电脑模拟“反复打磨”,最后用思维导图串联成“完整的舞蹈”,逻辑一下子就通了,整个过程就像排舞时记动作、抠细节、跟节奏一样,一切井条有序。

最难忘的是“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当时她和小组要开发仓储管理系统,可把业务逻辑转成数据库模型时,表层结构全出了问题。“就像跳错了节拍,慌但不能乱。”陈语笑想起练舞时老师说的“沉住气”,她带着小组一步步分析:先试着自增主键当唯一标识,发现业务数据和新ID冲突,就重新做范式分析;十余个相关表的一致性问题,逐个调整结构。最终,符合要求的数据库架构落地时,她才发现:舞蹈教她的“精准”和“韧劲”,早成了攻克难题的秘密武器。

高数学辅团讲案

就像跳舞需要练就基本功,再复杂的系统经过逐级拆解,总能找到规律。

靠着这股韧劲,她不仅绩点稳居专业前列,还总结出学习方法和题目集,通过录制讲评的方式分享给学院的“高数学辅团”,实现知识的流动,她也成了同学口中的“数分小能手”。


从“舞台C位”到“服务本位”

“舞蹈教抓细节,商大教我解问题,这是‘思维迁移’的魔法。”在陈语笑看来,她的成长,从来不止舞台和书桌两个场景。

陈语笑大学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形成温暖的“正反馈”。累计131小时的志愿时长里,有学校三位一体咨询会上的细致解读,有寒假“学辅团”帮同学补功课的耐心,有“旧衣回收”整理衣物的细心,也有2024年暑期“三下乡”的热忱,每个活动、每个环节的全力以赴,让她在一次又一次“节奏与逻辑的统一”中不断将自己的努力用温暖的方式传递。

从大一参与“智能助盲产品”项目的懵懂新手,到如今带领团队斩获全国特等奖的负责人,一路上离不开并肩作战的团队伙伴、提供指导和鼓励的学长学姐与老师,和坚持不懈的自己。

很感谢在商大的时光,大一时学长学姐帮我驱散迷茫的对话仿佛还在耳边,现在我成了‘学姐’,希望把这份温暖的帮助传递下去。

“就像跳一支完整的舞蹈,每个阶段都要踩准节奏,才能跳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如今,刚刚大三的陈语笑开启了自己商大故事的“下半篇”,这位“舞者+学霸+志愿者”已经有了清晰的未来规划,希望在信息科技领域用数据智能探索行业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1986年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建立,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省重点扶持学科,2004年确定为省A类重点学科,2015年入围省一流A类学科,是学校“数字+”学科布局的核心学科之一,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政校企合作优势,凝练了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和电子商务学科方向,是体现数字技术与经管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重要学科,建有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学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入选商务部首批国内贸易智库、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AMI智库。

近五年,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7项(重大、重点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6项(重大、重点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233篇,SCI、SSCI、A&CH收录论文165篇,POM、EJOR、T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管工学科TOP期刊论文50余篇;获得商务部商务发展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在教学研究方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与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合作的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50余项,参与制定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与阿里巴巴、信雅达等企业合作,推动智能推荐、物流优化、质量管控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青春的舞姿

从来不止在聚光等下

当热爱有了“拆解难题”的韧劲

和“传递温暖”的温度

每一步都将迈向自己的“C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