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金融应用+学科创新”居然这么酷,他的商大故事→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0

他是深耕金融科技的创业先锋

带领团队拿下价值68万的订单

也是竞赛场的实力选手

大学三年间收获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国赛主体赛银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

总决赛银奖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总决赛三等奖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

案例分析赛道金奖最高分

荣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

校优秀学生一等综合奖学金

基本测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

均位列专业第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

投资2201班刘敏睿的故事

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持续探索教育数字化向智能化全方位升级的实践路径。未来大学的建设中,学子又该走好哪些成长之路?让我们一同看看!


创业先锋,让数字技术为金融安全“筑墙”

“书本不是世界的全部,世界是更广阔的书本。”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敏睿有幸加入了声像诚鉴团队,与团队同学一同尝试用数字科技守护金融安全。

团队自主研发的针对“深度伪造”(deepfake)的鉴别技术,能够做到不依靠先验数据库比对,仅凭捕捉伪造漏洞进行伪造鉴别,可应用于公安反诈、视频会议身份核验等场景。但项目初期,技术“落地难”成了难题——应用场景模糊,让创新停留在实验室。刘敏睿结合实习中接触到的数字产业招商、科技企业股权投资项目经历,敏锐捕捉到金融安全需求,提出“把技术嵌入金融支付环节”,在面部识别、声纹支付、指纹支付场景中嵌入伪造鉴别功能。

创业之路没有坦途。与杭州银行对接合作时,由于单个功能模块无法满足银行完整服务需求受阻;转向恒生电子,又因初期资质不足、合作流程严格再次碰壁。但刘敏睿和伙伴们没被打倒,他们反复打磨技术方案,最终成功与支付宝技术服务商浙江君同智能达成合作,为其定制专属功能模块,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

此后,他和小伙伴们继续摸索金融安全模块业务,探索重构公安反诈模块业务模式。这份坚持换来丰硕成果——项目不仅收获了“挑战杯”和“互联网+”两项国家级大赛银奖,还获得了浙江省打击电诈联会办省级表彰,点滴积累,让他们终于获得了AI治理领域科技企业君同智能的68万订单及300万元股权投资意向。

这段创业项目的打磨让我明白,技术再酷,也要精准贴合市场需求。


实践探索,在竞赛中的全面成长

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手握多项大奖的刘敏睿也曾频频受挫。大一时,刘敏睿就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各类竞赛中,从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到省级“挑战杯”,再到证券投资模拟赛,他无一缺席。然而,接连的失利也曾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

关键时刻,班主任栾天虹老师的鼓励为他指明了方向,“不是每场相遇都有结局,但是每场相遇都有意义。”这句话,成为刘敏睿重拾信心的关键。

转机出现在一次暑期实习中,刘敏睿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财政金融部偶然接触到了衢州碳账户金融模式。“这种金融模式依靠大数据技术将碳排数据要素化嵌入金融流程,能够突破传统绿色金融实践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由此形成的模式符合转型金融要求,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静态到动态从行业到企业的飞跃。”

刘敏睿以此为契机开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反复推敲,他决定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的转型金融理论对该模式进行经验提炼和机制解码。在最终成文的报告里,团队用转型金融理论对衢州案例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提炼出其动态识别转型过程和项目制精准帮扶的精髓,突破了传统绿色金融的限制到达转型金融的范畴,为国内转型金融实践提供了第一个具体实践形式,成果不仅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推荐,也为他后续的学科竞赛和专业探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我们依靠转型金融视角从众多同质化队伍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是在用一个具体案例对转型金融的实践范式回应关于‘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新的核心’的相关论断。

在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金融创新大赛上,刘敏睿团队凭借这一理论创新,赢得了大赛全场最高分的荣誉。


突破界限,争做复合型人才

江山的土特产、湖州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谈到他论文中的任何一个机制,刘敏睿都能讲出一个典型企业的故事。在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他走访了众多上市企业和地方经济主管部门,依靠扎实的调研基础来支撑他实证论文中的理论架构。

书上说‘金融服务实体,防止脱实向虚’,只有真的走到企业车间和工厂,才能领悟到实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的含义。

除了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刘敏睿的大学生活更是一场不断“破界”的成长故事。在C语言的课堂上,强迫自己坐到教室第一排,全神贯注听讲;作为文科生,泡在PTA(程序设计)训练平台,反复攻克编程难题;主动修读R语言、Python等课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树”……新的学期即将开始,说起自己想要对新同学们的建议,刘敏睿说,“大学是场漫长的马拉松,AI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必须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学习适配力’,只有不断自我更新、终生学习,才能跑赢。”

2020年4月,浙江工商大学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联合创办的人工智能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搭建高起点平台。学校依托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全球前1%、AI前沿研究发源地,拥有顶尖计算神经科学与机器人中心)的国际资源,叠加自身数个省级科研平台、2000余平方米专属学术空间与智能机器人/智能车实践基地,实践项目同步对接国际前沿学术与产业需求,创新打造 “诚、毅、勤、朴、利他” 五位一体智慧型(SMART)全员育人新模式。办学多年来,已形成“国际范+实战力+学术性”的特色育人成果,实践项目同步对接国际学术与产业前沿。

2024年12月,学校发布《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提出“158体系”,高质量建设浙商资产管理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和数字金融等“人工智能+专业”创新班,推动学生培养方案向成长方案迭代,实现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双线并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以“数字+”“AI+”为引擎,推出“BAT-X”人工智能课程群,升级公共基础课(Basic)、开设应用通识课(Application)、优化高阶技术课(Technology)、探索融合创新课(X);另一方面聚焦“人文+”“艺术+”,成立金收获写作中心、启动美育体育及快乐校园计划。作为全省首个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校,学校正持续为AI领域输送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