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第四届“卓越辅导员”——叶福莲

作者:发布时间:2025-08-05浏览次数:13

个人名片

叶福莲,中共党员,三级心理咨询师,2019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管工学院学办主管、组织员、团委书记等职务。6年来,始终坚持“学生工作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注重言传身教和个人勤学锤炼,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工作思路,为1000余名管工学子的成长成才持续奋斗,扎实认真开展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荣获浙江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事迹介绍

信仰为基

在“学马言马”中筑牢育人之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的辅导员,她始终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作为育人底色。她曾担任校党史宣讲团讲师、青竹讲师,牵头组建“红色领航”宣讲团,创新“理论+文艺”宣讲模式,积极向青年学生传递党的理论知识,先后荣获校思政微课一等奖、校党建优秀论文;作为学生支部书记,坚持党建带团建,组建6个宣讲团,创设“党员导生制,朋辈引领促成长”品牌活动,该品牌获浙江省辅导员工作案例三等奖,个人获校师生最受喜爱的书记等荣誉,用信仰之光点亮学生理想灯塔。

专业为翼

在“淬炼本领”中成为育人先锋

“育人先育己”是她的工作信条。2024年,产假结束回归工作立马调整状态回归思政工作。她以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的成绩,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临场应变能力。工作中,她主动将实践升华为研究成果:主持团省委青年课题获优秀课题,执笔的《大学生择业观调研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参与省级课题2项,发表思政论文3篇,用“学术思维”破解学生工作难题。她牵头打造“党建+专业”融合模式,推动建设学院“五力提五化”育人品牌,实现“党建领航”与“专业提升”同频共振,助力学院1个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样板党支部申报和验收工作。

情怀为脉

在“五育并举”中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五育并举”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良师益友双导制”育人品牌。坚持以赛育人,创造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指导学生参与A类学科竞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次;聚焦实践育人,以暑期实践为抓手,强化育人实效和宣传影响,指导青藤支教团队获校十佳暑期实践团、省暑期实践优秀团队;强化以美育人,指导舞队荣获省艺术节一等奖,个人获省优秀指导老师;指导2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所带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

传承为桥

在“老带新”中厚植育人情怀

作为学办主管,积极发挥“老带新”作用,向新辅导员同事传授工作经验,协助同事处理好学生事务。同时,坚持以生为本,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与实践,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拔优秀学子成立“学辅团”,为学业困难学生答疑解惑,多措并举推进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做好重点学生关注工作,累计谈话5000+人次。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一对一开展简历指导和生涯规划,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访谈环节

面对00后、05后学生的多元个性,您在沟通和引导时,有哪些独特的小技巧或心得体会?

一是用“非正式场合”拉近距离。和学生交流尽可能避开办公室的严肃感,我常约学生餐叙、球叙等方式拉近距离,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才更容易说出真实需求。二是面对学生的吐槽,先接话再引导。学生常说“辅导员你不懂我们的焦虑”,我回“确实,你们要面对的内卷比我当年猛多了,具体是哪块让你最头大?”。不打断、不评判,连他们说的“摆烂”“躺平”都先接住,才能听到学生的真心话。三是只“拆题”不“给答案”。学生纠结转专业、分手等问题时,我列张“利弊清单”,让学生去选择;有个学生犹豫要不要放弃保研创业,我带他去见创业的学长,说“别人的路是参考,你的方向盘在自己手里”,他最终选了先读研再孵化项目,反而更踏实。比起替他们做决定,帮他们理清思路,才是更持久的支持。

您带过的学生中,有没有哪一位的转变让您特别骄傲?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19级的小王曾是我带过的学生里让我担心的一个:大一时期功课挂科,整日浑浑噩噩。几次谈话都没进展,直到发现他对军事话题格外上心,心里藏着个军营梦,只是没底气迈出第一步。后来他顺利入伍,部队里磨出了韧劲。退伍返校后像换了个人:早出晚归泡图书馆,主动申请入党,毕业时以优异成绩通过国考,成了一名海关公务员。

毕业离别时他发短信给我:“叶老师,我认识的大学老师不多,您是第一个,非常感谢大学这几年您对我的帮助和照顾,我一直记在心里。”看着他从迷茫少年长成挺直腰杆的青年,我知道,所谓引导,不过是帮他找到那束能照亮自己的光。在小王的转变中,我更像个“点灯人”和“陪跑者”,在他入伍、返校、入党等关键节点,始终做那个能倾诉、可依靠的后盾。



学生评价

非常幸运遇到叶老师,大学四年的时光历历在目,有成功的喜悦,有无助的彷徨,但是无论大学四年的什么时刻,在最关键的节点上都有叶老师的帮助,是叶老师的信任、鼓励和支持,让我不断认清自我和逐渐成长。她真的为我们全体19级同学在台前幕后做了太多的工作,让我们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安心放心,并且逐渐把这种保护感习以为常。也许她只是觉得尽到了职责,但是作为学生的我心里永远饱含着感动和感谢!真的很难用言语描述在我心中对她的感谢以及崇敬之情!总之,一切祝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