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第四届“卓越辅导员”——王丽鑫

作者:发布时间:2025-08-03浏览次数:15

个人名片

王丽鑫,女,中共党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心理辅导站站长、学生党支部书记,纪委委员,承担《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心理中心兼职咨询师。从2020年入职至今,先后任兼职组织员、(代)学办主管、团委书记,先后负责学院党建、宣传、心理、团学、青志、科技、纪委、体育、招生等专项工作。工作以来,个人获评省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22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省赛金奖等22项。


事迹介绍

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之基

育人先育己。曾代表学校参加省属高校红船杯党团知识竞赛;在校辅导员思政宣讲比赛获一等奖、在校精品党课比赛中获三等奖;积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建党百年的2021年,被光荣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育才先育德。本人曾参加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赛获省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科学家精神宣讲获铜奖。创建“青语”理论宣讲团,指导学生理论知识竞赛获一等奖,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多次指导学生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获评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暖心护航

厚植成长沃土

带班工作情真意切。带班学生满意度99.86分。所带班级英语2003班获校十佳学风特优班铜奖(当年全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大三班级)、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所带学生突破英语类竞赛历年最好成绩;所带学生升学率高,2024年本科生深造率达38.4%,上浮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就业率达96.8%,就业率始终居于全校前三。所带班级英语类2401班获“我和我的班”班风学风建设方案擂台赛全校第一名。作为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作为学生会指导老师,与校会合作指导的《“预”见未来》项目入选全国精品项目。所带多名学生多次突破学院竞赛历史性成绩,获评评商大之星,服务西部计划,8名学生登上学校官微报道。

心灵守护多措并举。在心理中心担任兼职咨询师服务全校师生。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担任心理站站长,打造“外院温情 语你同行”心理工作品牌且多次赴兄弟高校分享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经验。指导的视频《跨》荣获浙江省高校首届心理剧短视频大赛二等奖。曾获评优秀心理辅导员。

与生共进

激发奋进动能

专项工作全面开花。任组织员期间,党建工作方面,较好完成提级巡察材料准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工作方面,开设“浙商大外院”视频号,获宣传先进个人和校优秀易班辅导员。团学工作方面,学生会、青志考核全优秀,全力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组织“师生运动周”等特色活动,学院团委突破性取得大挑省赛2金,协助学院荣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称号和“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称号。亚运期间,她积极支持亚运工作,担任学校亚运领导保障小组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协助做好学校亚运筹办工作。

工作研究知行合一。曾获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5次。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思政课题5项。指导学生校创等创新项目十余项,指导学生两次获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指导学生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


访谈环节

辅导员工作中,您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说到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我觉得是怎么真正“懂”“Z世代”以及初露头角的“α世代”青年学生。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的思维方式、信息获取渠道、价值观念、表达方式,甚至面临的现实压力,都很“新”。我时常感受到深刻的“本领恐慌”——担心固有的工作方法和认知框架,无法真正理解他们、有效帮助他们成长。

应对挑战的一个笨办法就是“沉下去”,扎到学生堆儿里去,跟学生呆在一起,听听他们最近在玩啥、关心啥、烦心啥,主动走入他们的世界。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建立起了亲密度和信任感,方法上就能更加灵活多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境选择更合适的介入方式,做他们身边看得见、信得过、聊得来的引路人。“本领恐慌”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这本身也是激励我不断学习的动力),但它已经从一种“焦虑感”逐渐转化为“驱动力”。在工作中我也慢慢认识到,辅导员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与时俱进地理解和服务好每一代独特的新青年。

家人或朋友对您的辅导员工作是怎样的态度?有没有哪个支持的瞬间让您特别感动?

家人和朋友,可以说是我选择并坚守辅导员这条路最温暖的“后盾”。从大学担任助理辅导员等学生干部开始我就埋下了辅导员这份职业梦想的种子,这份初心得到了身边人的理解与呵护。尤其想到自己学生时代曾沐浴在温暖负责的辅导员们的春风化雨之中,就更渴望将这份‘以心育心、立德树人’的使命传递下去。家人深知这份职业的不易,奔忙起来时几乎模糊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但每当我告诉他们,我守护的不仅是几百张青春的面孔,更是背后几百个家庭沉甸甸的托付与期盼时,那份无言的支持便化作最坚实的依靠。印象最深刻的是跟妈妈一次闲聊提及学生的经济困难情况,后来每次回老家,她总会收拾一些生活物品,叮嘱我:“带给需要的孩子们”,这些点滴汇聚,让我深深感受到:当个人的微光融入育人的长河,汇聚的善意便赋予了这份职业超越平凡的美好与力量。


学生评价

从生活和工作的很多小事可以看得出来,软软老师对辅导员工作满怀赤诚,敬业爱生。平日里,她对我们尽职尽责,从事无巨细的安全问题、微妙波折的心理问题到成长发展的规划问题,她都会跟我们不厌其烦地唠,有需要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我们身边。她曾说过,很荣幸陪伴我们成长,但拥有这样一位携手并进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也更是我们的小幸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