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原
AI通信2101
毕业去向:南都电源海外售后工程师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大学,对王牧原而言,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第一次离家住校,第一次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她曾经历过一段孤独的时光。但这段时光并未消磨她的意志,反而成为她成长的契机。她开始自学感兴趣的知识,参加英语演讲比赛,阅读心理学和社会学书籍,用画笔和文字记录生活,甚至只是安静地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她说:“孤独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桥。希望你能学会与自己相处,能在独处中积蓄力量,渐渐在这个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交到真正的好朋友。”那些独自丈量校园的晨昏,原来都在为即将绽放的相遇积蓄温度——就像梧桐大道两侧的银杏,终将在某个秋日,用金黄的叶浪连成恢弘的穹顶。慢慢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节奏;慢慢遇到和自己同频的人。在学习上,王牧原始终相信,盲目追逐“标配”的成功只会让人疲惫。“我觉得花时间真正的探索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擅长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这很重要。而不是盲目的去跻身于各种比赛科研、专业课选修课想要把这些一把抓,这会让你很累,很忙,而且可能到最后一个也没兼顾好。”面对繁多的比赛、科研和课程,她选择深耕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专业课扎实学习,比赛精选方向,与志同道合的队友合作。她拒绝“功利”,而是让兴趣驱动自己的行动。于是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参加了两个专业项目,拿到了省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如此,他参加的英语竞赛几乎全部斩获佳绩,甚至被同学笑称“半个外院人”。
“孤独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桥。希望你能学会与自己相处,能在独处中积蓄力量,渐渐在这个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人生不设限”是王牧原对个人规划的独到见解,她的大学轨迹可以称为是一幅充满探索与调整的画卷;大一时的目标是出国留学,后来发现保研的可能性,又曾考虑跨专业考研。但在科研和竞赛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更向往职场而非学术。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保研和留学offer,直接投身春招。她说:“允许自己内耗,允许变动发生。”最终,她结合自己的优势——英语能力、专业背景以及对旅行的热爱,选择了海外工程师的职业道路,将兴趣、擅长与职业完美融合。“你会发现我的轨迹也不是一个很标准的直线,我走过的路有很多拐弯,但是走到哪里都有不同的风景,这一切的探索都很值得。”她花了很长时间探索,才真正确定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那些不同领域的尝试,深夜的自我怀疑,最终都成了她人生地图上不可或缺的坐标。当同龄人选定赛道,向前奔跑时,她还在慢慢摸索,允许自己暂时“落后”。当她终于站在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回望时,才明白——人生从来没有统一的时间表,那些看似绕远的路,恰恰是最近的抵达。
大学期间,王牧原不仅专注于学习和竞赛,还走遍了许多地方。在她眼中,“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样重要。旅行让她开阔视野,也让她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她的经历证明,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探索世界的起点。最后,王牧原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学是一段人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光,在这个年轻有朝气,一切充满可能的时期,我很荣幸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也很希望学弟学妹们能鼓起勇气,充满热爱的去探索世界。像章鱼一样张开触角,让触手与更多的东西连接。”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遵循既定路径,而在于勇敢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