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达
AI电子2103
保研:同济大学
他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独特的学习方法。他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握节奏至关重要。每门课程他都会进行三轮学习:第一轮学习,学习课程PPT或是课程参考书籍,这一遍复习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每一个细节最好都不要错过;第二轮学习课程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这个阶段他喜欢写一下每个章节的练习题,遇到不清楚或者不会的也可以巩固自己的掌握情况;到了第三轮的阶段就开始正式写题了,老师发的练习题以及课后的有难度的练习题都要开始做起来,每个题都要联想到课程中对应的知识点,最好还能联想发散一下可能的其他做题方法。他认为,学习不仅要掌握题型,更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高效记忆和灵活运用知识。
机缘巧合下他在信电学院227实验室开始了他所向往的实验室生活,在良师益友的指引下开始尝试各类比赛,从第十七届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到电子设计竞赛再到物理实验与科技实验创新竞赛。在参加的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时,他和小队成员不断改进控制、图像识别、硬件方案,力求做到极致,曾一度在实验室通宵调试,比赛的每一点进步都令他感到兴奋与激动。他可以为了一个参数调试近百次,为了复现一个BUG不断尝试,为了更高的速度不断优化,只为争夺那零点几秒的差距。
他也坦言遭遇的最大挑战来源于竞赛以及项目的不确定性,同时备战物理实验创新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竞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省赛失利的打击,也让他觉得前路更加黯淡。但他们的小队没有退缩,团队成员彼此鼓励,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驱散阴霾。遇到难题时,他们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专长,逐个击破。正是这种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在重重困难中坚持前行,最终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成长。
“用热爱的方式奔向理想,以勇敢的心态尝试可能与不同。”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他用“遗憾、重塑、成长”来总结自己的经历。竞赛之路充满坎坷,多次无功而返,但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自我重塑的机会。在失落与成功的交替中,他不断成长,“勇敢”成为他成长的核心关键词,他也希望大家都能勇敢迈出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