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逐光,追月入怀——吴月月

作者: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3

吴月月

规划2102


2022年“回访母校“获校十佳队伍

2023年优秀学生班干部

2023年校十佳心理委员

2023年院级学风优秀建设积极分子

2024年校三好学生

2024年综合二等奖学金

希望杯青年创新项目 三等奖

《建筑与文化》论文期刊发表

校体育舞蹈“商大杯”团体奖第二名

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大学时光,吴月月用“探索、主动、平衡与眼界”四个关键词诠释了自己的成长。大学生活让她深切体会到这四年或许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能在迷茫中坚持自我突破,在试错中校准人生坐标,这段镌刻着青春印记的旅程终将成为浸润生命的宝贵财富。

初入大学时,吴月月也曾被未知裹挟:专业前景模糊、课余时间不知如何规划、对未来的焦虑挥之不去。但后来她明白,迷茫的本质是“可能性太多”,而破解它的方式不是空想,而是行动。试着为自己制定短期计划——每周读一本书、加入一个感兴趣的社团、旁听一节其他专业的课程。哪怕只是坚持晨跑或记录日常,这些小目标会逐渐为自己锚定方向。

人生不是一张必须严丝合缝的拼图,而是一场边走边发现的旅行,迷茫是常态,行动是解药。

大学里最容易被忽略的资源,是“人”,而善用“借力”智慧,破除信息茧房,方能真正体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深意。困惑时不妨主动叩响学长学姐的门:“过来人”亲历的选课陷阱、竞赛复盘、实习攻略,或许能为你节省数月试错成本。正如吴月月的实践心得:通过社团活动、学生会或校园讲座认识前辈,提问时聚焦具体问题(例如“如何平衡专业课和社团时间”),并记得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此外,多与老师交流——课后的一句请教、一次课题讨论的参与,都可能为你打开新的视野。师长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些鲜活的人脉网络,才是大学给予我们最生动的成长指南。

关于学业,保持高绩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关键在于策略性学习而非机械重复。吴月月的秘诀是:用“项目管理”思维对待学习。每学期初梳理课程难度,为重点课程分配更多时间;利用碎片化记忆工具(如思维导图等)提高效率;考前两周专注突破薄弱环节。但真正的成长需突破课堂边界——参加一场创新创业大赛,即使只是担任团队中的协作者;尝试一次跨校活动,认识不同背景的朋友;投身感兴趣的志愿项目,在服务他人中重新认识自己。这些经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你的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调侃大学是“象牙塔”,但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塔外”。吴月月曾外出旅游在途中发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因为一次外出调研,从他人的故事里学到了比课堂更生动的人生哲学。不必追求打卡式的“见世面”,但一定要给自己接触多元世界的机会:去实习感受职场逻辑,去旅行体验风土人情,去剧院、展览、市集里寻找生活的烟火气。世界的棱镜从不重复反射,当你带着思辨力行走,每次折射都在重塑自我认知的景深。

吴月月认为:“大学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个主动选择都会让答案更清晰。当真诚成为认知世界的滤镜,当好奇化作丈量生活的量尺,每粒星尘都将在时光长河里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运行轨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