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上线!主打一个超强链接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0

他们用专业串联起

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用柔软稚嫩的手

连接起心与“星”的距离

他们从中国乡村迈向世界舞台

他们就是

浙商大外国语学院

英语2101班的浙小商们

他们,获得

浙商大首届“卓越班级”

校学风特优班、五四红旗团支部

班级总平均分89.11

获省政府奖学金8人次

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专业四级通过率100%

优秀背后,是他们对专业的热忱

今天,第14期#是班,也是家#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班级故事

“一村一档案”

为村落建立双语“数字记忆”

在一次博物馆观摩活动中,讲解员说到“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时,一位外国友人好奇询问,“为什么红色基因可以传承?”汪阳本能地帮助讲解员作出了解释,“汉语有很多这样的隐喻,基因在这里便是如此,代表着对优秀革命传统的传承。

外国友人的豁然开朗让汪阳感受到,翻译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和技巧,更是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桥梁。作战室翻译成“battle room”还是“war room”?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该怎样准确传达?带着想法,同学们走出课堂,寻找答案。

“一村一档案”为村落建立双语“数字记忆”。通过这些档案,他们系统地整合当地非遗文化资源,如经典婺剧剧目、表演形式、以及村落发展脉络。井冈山、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他们的足迹遍及省内外多个红色基地,实地走访10余个村落,采访调研近20家文博馆。实践探访中他们发现,许多革命场馆的外文翻译资料非常有限,这让国际游客难以深入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

“在衢州的一个古村落调研期间,我们结合当地婺剧文化特色,详细梳理婺剧唱腔、戏服设计等艺术元素,意外发现了村落与婺剧剧目《僧尼会》的历史关联,便将这个故事制作成双语纪录片。”实践小队的吴悦同学说,她们惊喜的发现,内容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吸引了非常多的来自各国文化学者与戏剧爱好者的关注。

用语言打开“星星”的心灵通道

“你看这只小兔子,它在蹦蹦跳呢,你告诉姐姐,小兔子怎么跳呀?”在关爱孤独症患者的“星语破晓”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中,马晶晶和毛唯依同学,用温暖和耐心为孤独症患儿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这个家庭的孩子因语言障碍无法正常入学,母亲为了全心陪伴孩子,不得不辞去工作,家庭生活因此陷入困境。两位同学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系统性绘本阅读、情景模拟对话等多种干预方式,她们逐步引导孩子建立基础沟通能力。

长时间以来,班级同学积极参加“星语破晓”暑期社会实践,向孤独症群体提供帮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该项目凭借其创新性和实效性,斩获诸多荣誉,包括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金奖、杭州市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项目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同学们付出努力的肯定。

他们不仅将关爱聚焦于孤独症患者,更将这份温暖的力量延伸至更广阔的舞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语言的力量与温度。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上,班级里有7名同学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众多大型赛事和活动中,英语2101班的“小梧桐”“小青荷”们闪闪发光,他们以语言为纽带,将外语专业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传递爱与希望。

求知,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共建共享让这个班茁壮成长,班级精心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在班级网盘里,专四专八真题整理、“英美文学著作总结”、“同传速记符号表”......同学们在这里各取所需,携手攀登知识的高山。

升学的经验传承,是温暖有力的接力棒。班长吴悦建立“校友联络库”,定期追踪学长学姐的升学动态,19级杨能学姐分享自己的英语专业学习经验和考研心得。杨能学姐在分享会上提到,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保持积极思维,可以通过日记梳理情绪,运动释放焦虑。她的实战经验,助力学弟学妹在升学路上稳健前行;学习委员则提炼分享会精华,收集班级备考难题,定向邀请对应专业的学长解答。

在收获的季节,好消息纷纷传来,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未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走出母语环境的舒适圈,拓展全球视野,是打磨专业能力最好的“试金石”,也是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小伙伴做朋友,把自己热爱的中国故事讲给大家听的最好契机。

在韩国交换期间的一次茶文化研讨会,听到其他国家的同学对于茶道起源的讨论,谢诗雅便仔细地向大家解释了“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或唐以前,中国人就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对中国的理解又更深了一些,“感觉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谢诗雅自豪地说。

在美国交换期间,龚卿受邀在当地中学介绍中国的春节习俗。课堂上,同学们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龚卿便通过展示剪纸、书写春联等方式,生动地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魅力,也将春节的起源、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好寓意传达给同学们。

“贴春联象征着我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和希望。”通过龚卿的精彩讲解和展示,大家对中国春节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参与其中。看到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她更加理解了学习语言的意义——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寓教于乐,更是班级的一抹亮色。同学们热爱莎士比亚戏剧演绎,在《哈姆雷特》的聚光灯下,在《仲夏夜之梦》的精灵絮语中,语言的韵律与戏剧的张力在此刻交汇,铸成跨越时空的人文火炬;在外语歌曲大赛上,同学们以英语歌曲为媒,开启了一场音乐与文化的盛宴,在《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的温暖旋律中,他们用歌声传递出爱情与友情的真挚情感;在《Imagine》的空灵曲调里,用歌声勾勒出和平与梦想的未来世界。

从商大走向世界

愿你们以语言的力量

跨越山海,链接远方

在更大的舞台

讲述中国故事

续写青春的难忘诗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