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一路开挂成“天选”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0

他是国潮文创的“设计师”

也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台柱子”

大学期间,他收获

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

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

竞赛国家级铜奖


2022、2023年度浙江省政府奖学金等

国家级、省级荣誉二十余项

目前已凭借院系总评排名第一的成绩

保研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

他就是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专业2104班徐瑞彬

用AI思维探索法学学习

“谁会想到,人工智能可以与法学专业交叉融合,驱使我去做学习中的奋进者。”作为学生代表,徐瑞彬在浙江工商大学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分享了他在商大学习法学时结合人工智能思维的体验。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变革的同时,网络暴力等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徐瑞彬认为,怎样从社会治理和法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伴生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研究方向。

2024年,国家颁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深化了“平台治理”内容,这立刻引起了徐瑞彬的研究兴趣。

“我和小伙伴们马上尝试结合智能模型来掌握网络暴力的信息特征。”针对《规定》中网络暴力信息定义模糊、平台义务不清、治理体系衔接不畅等问题,徐瑞彬和队友根据网暴信息的产生场域和关键成因等要素,进行了反复的实证调研和模型搭建、调优,形成了一套具有事前预防性、手段综合性的“分类分级”综合治理模式。

“例如,当某人受到‘群体行动驱动型’的网络暴力时,我们会建议从加强平台审查提醒着手,强化公域监控、减少信源接触,采取政府干预、平台监管、公民自治等手段多管齐下。”徐瑞彬举例道。

“相比于‘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的成绩,更让我们兴奋的,是将智能模型运用到问题研究中的做法得到了专业老师和法务专家们的认可。

在完成相关研究的主体内容后,徐瑞彬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目前,他正在研究一项关于治理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侵权问题的法律方案,尝试融入多元学科的知识,针对个人隐私、肖像、声音等人格权益问题开展探索,希望在人工智能的奔涌浪潮中,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作出贡献。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作为法学生,我也将用自己的努力让法律更有温度,成为一个更好的共情者。

让“新国潮”走向世界

徐瑞彬自小在浙江温州长大,怀着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侨民的热忱,他经常参加温州市侨联面向当地侨童的文化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讲授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为什么听到鸡叫声要跳舞啊?”在一次给小侨民的授课中,小朋友问了徐瑞彬一个关于典故“闻鸡起舞”的问题。“这里的‘舞’不是‘跳舞’,而是‘舞剑’,所以这个成语现在是用来引喻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的。看着小朋友充满好奇的眼睛,徐瑞彬感受到,现有的教学在内容的设置和解释力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作为载体的教材也可以同步升级。于是,一个通过国潮文创更好地传递中国故事之美的想法,在徐瑞彬心中萌生。

△团队设计的融入“国潮”元素的教材

“虽然从小学习画画,但真正让‘国潮文创助侨’落地,还是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团队小伙伴的支持。”回到学校后,徐瑞彬辗转找到了浙商大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进行请教,在老师们的建议指导下,他作为负责人组建了为国潮搭“侨”的“智印山海”团队。

△项目获人民日报、福克斯新闻等海内外百余家媒体报道

三年多的时间里,徐瑞彬和队员们立足于维系侨胞情感,从设计、打样到生产,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美化与升级,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还巧妙融入团队设计的IP元素”,使其更加贴近青年群体的审美。

希望通过国潮这一‘Z世代’喜爱的表现形式,将祖国的文化瑰宝带到侨民身边,让这份美好从华侨传递给华人,再传递向全世界。

随着项目的实施演进,徐瑞彬和队友们开始不再局限于儿童教育,推出了许多针对成人侨民的文化产品。一份份精心策划的礼盒,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融合在每一处精美的设计巧思中。

师生眼中的“台柱子”

浙商大110周年校庆晚会、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2021年浙江高校学子迎亚运主题跨年活动、“星光灿烂迎亚运”浙江省高校教职工大型户外晚会……一个个绚丽的舞台,串联成了徐瑞彬大学生活中多彩而闪亮的记忆,音乐与合唱也成了徐瑞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热爱音乐的徐瑞彬,刚入校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校合唱团与艺鸣音乐协会。“非常幸运,大一就遇上了学校的110周年校庆并有机会登台表演。”如今已经大四的徐瑞彬感慨道,回忆起连续好多个晚上和学长学姐一起录制音频直至凌晨,那份并肩奋斗的温暖与坚持,至今仍让他心潮澎湃。“大一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对商大的爱在那一刻已经深种心底。”

歌唱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解压方式,更是一种锻炼和成长

2023年大学生艺术节前夕,作为艺术团团长的徐瑞彬担负着筹备重任,通过与大家的协商,他们决定选择《野蜂飞舞》与《小河淌水》两首极具挑战性的曲目。

为了完成这两首高难度歌曲的演出,团员们纷纷极限调整作息安排,时常排练到深夜,“我至今都记得在去参加比赛的大巴车上,大家笑得多开心。那一刻,结果甚至都已经不重要了。”这些难忘的瞬间,不仅见证了徐瑞彬和合唱团的“团魂”,也成为了徐瑞彬心中对商大难以割舍的深情纽带。

很高兴,在商大成为一个快乐的歌颂者,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从青涩少年

成长为熠熠发光的商大骄傲

青春的底色永远闪亮

相信自己,大步向前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