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真做好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的通知

作者:cl发布时间:2016-09-09浏览次数:1036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帮助2016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的环境,引导新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与人相处,确立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大学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浙教高教〔2015〕60 号)等文件精神,现就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学教育的原则和形式

       入学教育应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入学教育自新生报到至第一学期结束,采取学院集中教育和班级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二、入学教育的具体内容

       入学教育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自我管理意识;要注重校史校纪校规、学风养成、安全文明、身心健康、感恩诚信、挫折教育、学业修习及管理;要结合学院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自觉履行学生职责,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学习,顺利成长成才。

1.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培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谋福利的奉献精神。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引领学生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去全面地、系统地认知、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自我管理意识,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正确性,努力做到视野开阔,胸怀大局。通过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认真学习和践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3.校史校训校纪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和校纪校规,做到知校、爱校、荣校,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学校为荣,并努力为其发展贡献力量。鼓励各学院邀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爱校教育,激励学生的爱校热情。着重向学生进行校训教育和浙商精神教育,了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办学定位,努力做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4.学风教育

       向学生宣讲开展学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创建优良学风的意义,尤其是要强调学校抓学风建设的亮点。着重强调班级体建设的意义,培训学生骨干,加强引导。结合相关事例,宣讲开展早读、晚自修的意义并提出明确要求。

5.大学生活及安全文明教育

       做好新生的大学适应与指导,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包括对财物的管理)、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健康的体魄;强化安全教育,以贴近学生的新鲜案例向学生全面、多角度开展教育。与保卫处合作,向新生展示我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成果,提醒当前存在的层出不穷的安全新问题,警示学生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6.身心健康教育

       与学校医院联合开展健康教育,由校医院提供师资力量的支持,通过各学院协调安排,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加强对学生传染性疾病的宣传与教育,加强艾滋病防范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鲜活的现实案例,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心态进行专门辅导。与保卫处等部门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远离毒品教育。各学院应加强对新生的心理素质的普查和心理问题的咨询,加强对学院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和利用;加强对辅导员,尤其是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和引导;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7.感恩与诚信人格教育

       感恩是一种礼仪、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美好的情感,更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感恩有许多形式和多种途径,但只有知恩才能做到感恩,要以多种形式正确、有效地告诉学生“何为感恩”、“何以感恩”、“感恩什么”、“如何感恩”,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奋斗拼搏精神。诚信是人格的重要内涵,“诚”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意义,“信”是做人特别是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之一,要围绕“以诚待人、信守诺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术诚信”等主题培养学生的诚信人格。

8.挫折教育

       针对当前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注重从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的角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挫折教育的力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注意从社会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成长;加强学生的心理研判和分析,注重从心理成长的角度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9.学业修习与管理制度教育

       要将《专业导论》作为新生入学的专业引导课程,指导学生了解大学四年应该学习的学科共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课程与专业知识、通用知识、社会责任素质等的关系。各学院要安排骨干教师和实务精英授课,在第一到第三学期持续开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培养自己的专业思维;加强学籍学位教育,积极利用班会等各种载体,及时告知学生学业修习情况,建立学业预警机制。要加强对学生《学生手册》的学习、辅导与考核,对学生宣讲了解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校所拥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10.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在对本专业学学科有着较深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建立一个职业理想规划,并对未来的大学4年学习生活有一个基本设计。请学院领导、专家介绍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本学科专业特色、社会定位、课程设置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等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积极创造其他形式(比如专题报告、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以及座谈会等形式)等,有效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引领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实现。

1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透彻地向学生讲清楚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法律规定和校园内不得进行任何宗教活动的具体要求,讲清楚宗教信仰自由与合法参加宗教活动的关系,讲清楚正常社团活动和非法结社活动的区别,教育学生不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引导信教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有关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制定详细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要不断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合理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和课程,提高入学教育效果。请各学院于9月19日前将入学教育计划报送学生处教育科李建伟。

       2.各学院要及时总结入学教育的成效,确保教育的质量,防止入学教育流于形式。各项教育活动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具体落实,认真作好记录。请各学院于本学期结束前将入学教育工作总结报送学生处教育科李建伟。

学 生 处

二〇一六年九月六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