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荣获多项“第一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大奖

作者:ssw发布时间:2010-01-07浏览次数:504

“第一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于2009年11月—2010年1月举办,大会分五个分论坛,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

我校学工部、学生处积极组织全体辅导员加强研究,踊跃参会。广大辅导员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拓展思路,广泛调查研究,参赛论文近60篇。

在近期结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团组织建设”、“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辅导员考核机制研究”三个主题学术论坛上,我校虞晓东、李建伟的论文《当代大学“优秀辅导员”的评价标准研究——基于辅导员考核机制的实证探索》获得一等奖,李建伟等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罗德明的《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原则》获得二等奖,严毛新、余彬、吕静、陈炯奇获得“党建”论坛三等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校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得力的科研支撑。我校从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了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努力方向,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精神好、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厚的职业辅导员队伍,与兼职的学生班主任队伍相结合,以班集体建设为依托,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抓考研,促学风等形式,很好地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对从业者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成为实现这支队伍专业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对此,学校为辅导员素质培养搭建了有效的科研平台,专门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组织辅导员开展相关研究。近几年来,学校划出专项经费、专项基金用于党建、思政等相关课题研究,为辅导员提高研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鼓励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学校把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专业骨干进行培养和选拔,在学校课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拿出一定的课时首先考虑解决辅导员授课问题,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也促进了辅导员的科研选题的新鲜性、可行性。

据悉,我校还将进一步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分类研究,通过提升其科研水平,深入探究更加有效的辅导员专业化之路。

                                                                          学工部 学生处

                                                                                                         2009年12月31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