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向后看,温“古”“创”新

作者:ssw发布时间:2008-10-10浏览次数:632

学会向后看,温“古”“创”新

              ——商大经济学院等向新生颁发原文版《论语》

 

10月9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等院向2008级新生每人颁发了一本线装原文《论语》,拉开了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连接文化历史断层、“温‘古’‘创’新”的教育序幕。

 

活动发起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攻读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忙于“向前看”,对于悠久而富于生命力的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存在着文化上的“历史断裂”,此次活动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以历史的、批判的眼光“向后看”,在思想上、精神上不再断裂,从而有助于当代学子人文素养的培育、整体与统一思维方式的培养,全面提高科学素质。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者,旧所闻,然当代学子对“古”鲜学之,脑中无“故”可温,因此,只有先温“古”,方能温“故”,继之“知新”,终“创新”,境界鲜明。发起者如此解释活动的初衷。

 

发起者进一步解释说,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召开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为汉内斯·阿尔文(瑞典,1970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言,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他得出以下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随后,诺奖获得者纷纷响应,号召人类将缔造和平、寻求幸福的目光转向中国、求教孔子。当世界的目光集体投向2500年前时,我们当代学子的目光可曾有一时的回眸?孔子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欲学孔子,必先《论语》。

“《论语》不但含有丰富的人际交流、思维方式等智慧,更多的是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塑造与培育”、“短短一部《论语》,‘君子’出现的频次高达一百零七次;我们将辟专题对学生讲解‘君子’, 塑造学生理想、健康、高尚的人格”;“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这个世界的角度不同,同样,每个人读论语的角度和思维不同,每个人就会有不同的心得、感悟和思想收获,相信每个人都会读出一部自己的《论语》。”

据悉,发给学生的每一本《论语》上都有辅导员所题的“明德亲民,温‘古’‘创’新”的寄语,表达了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同时,学生每周将至少有一个晚自习的时间来学习以《论语》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方式为自学、研究专家辅导和网络视频。

我们惊喜地看到,悠久的中华文明开始在攘攘的现代文明中得以连接和传承,中华文化精粹将以其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造福商大学子,使之受益无穷。

 

                                                                                                                                      学生处 学工部

                                                                                                                                     2008年10月10日

关闭